余秀华分手:一旦家暴,你就输了
余秀华又一次引爆网络,不是因为诗
歌,也不是因为感情,而是因为家暴。小她14岁的90后男友打了她“上百个耳光”,因为据说他骂她的儿子,她就“骂他的女儿”,激化了矛盾,他打她的时候,掐断了直播……
被打之后的吵架视频里,蓬头乱发的余秀华,艰难地据理力争,录视频的杨某策,不紧不慢地诱导激怒她。没错,他了解她的性情,故意用语言刺激,让她失态发脾气,然后直播,让大家觉得即使分手也不是他的错,是余秀华蛮横无理。
但是,打人本就不对,何况打的是女人,更何况是个残疾女人。从一开始就觉得这场爱情诡异,这是一段开头就知道结局的感情。你以为杨是深情男么?他看上余秀华什么?年龄么?相貌么?身体么?诗歌更别谈了,他不懂也不爱诗。他不过是看上她的名人效应。如今眼看捷径走不成,收获不了预期的利益,就演不下去了。连老婆喝酒尿裤子这种糗事,都拿到台面上公之于众,能好到哪里去?
很多人骂余秀华自作自受,骂她淫妇荡妇,嘲笑她乐极生悲,却忽略了此次最核心的关注点应该是家暴。有人说得好,任何一场不被看好的爱情,或者不被祝福的婚姻,都不是家暴的理由,更不是遭遇家暴后被冷嘲热讽的原因。
我想起拉姆,想起马金瑜,不管她们性格如何,习惯如何,事业如何,但在家暴的漩涡中,她们是不折不扣的受害者。余秀华更甚,身有残疾,说不清话,还不了手,在暴力袭来的时候,更难保护自己,连躲避都艰难,更别提反抗……这些受害女性的苦难本质来源于什么?是女性的系统性失权。
女性被家暴时,常常被世俗以“劝和不劝离”敷衍搪塞,却无法对她们处境的潜在隐患做出有效预防。遭遇家暴时谁来处理,以什么样的准则处理,如果处理不当,有没有后果,谁来监督,报警上法院已经是一个普通人的维护底线之路,也是一个社会的标杆,但是离不了婚,以我们现在警方干预的能力,又能起到多大作用?
“女人要经济独立,擦亮眼睛看清男人”这种话谁都能说,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指导一个“家暴漩涡中的女人”本应怎么活。因为一个人在正常的道德底线之上生存发展,不用完美,可以失误,可以犯错。当家暴出现在公共讨论空间时,对当事人的伤害无疑将会扩大化。而有些人对余秀华的嘲讽,不只是情绪化伤害,更是对家暴的纵容。
按说,感情双方不应以输赢而论。但是,每个人都拥有享受爱情、婚姻的权利,同样拥有保护自身生命健康、不被家暴的权利。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,一旦向对方实施家暴,就注定输了。输在人格、输在气量、输在道德、甚至输在法律层面。杨对余的家暴更加恶劣,打女人已经为人不齿,更何况是身体存在缺陷的女人!
余秀华的愤怒、谩骂、狂躁和歇斯底里,其实都是对那些霸道无理的破规矩的反抗,这些规矩没有文字,没有形状,它藏于人们的心中。比如身有残疾就被冷眼歧视,比如渴望自由就被认为胡闹折腾,比如潜在的男权文化暴力。想要推翻这些东西实在艰难,所以一切化为不甘,成为愤恨,大多数人没有冲破藩篱的勇气,她却做到了,因此反而成了世俗意义上的怪人。而这些破规矩的力量实在强大,对于骄傲独立的天生“叛逆者”而言,实在痛苦。
全心全意地投入感情并不可耻,可耻的是利用、嘲笑、践踏别人感情的人。可耻的是那些拥有男权思想的男人,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比女性更加优越,从而在思想和力量上对女性本能地歧视。制度建设和男性群体的缺位,常常要女性付出代价,可尽管很多女性已经如履薄冰、谨小慎微,却依然无法杜绝被家暴的命运。
反对家暴,只提醒女性识人要明、多学法律,是没用的。保护女性免遭家庭暴力的伤害,需要整个社会行动起来,从文化和制度上彻底改善对女性的歧视和忽视状态。
我呼吁,反家暴行动不但女性要积极参与,关注、发声或者转发相关文章,也应该有更多男性站出来加入反暴力阵营,毕竟,作为暴力直接的来源者之一,男性没资格冷眼旁观——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。
这不是性别对立或两性之间权力此消彼长的冲突,而是事关我们所有人是否能和平共处、相亲相爱地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问题。社会环境应对女性友好一些。当然,男性也会是性别暴力的受害者,特别是那些年轻男性和小男孩。
很多人觉得这些话题跟自己没有关系,但实际上这些话题跟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。正直善良的男人和女人,其实面对的是同样的敌人。
点击阅读往期文章: